找到相关内容17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释(三)

    圣位,故得预流果的圣者不会有我得预流果的执著。   预流果是小乘见道位,其所得智慧是在第十六刹那断除见惑后得到的智慧分,其所断是欲界当中的修惑与所有的一百一十二品见惑,预流向尚未全断尽修惑,...师专门对二十僧伽有很详细的一些解释,包括每一个僧伽所证所断以及他们在轮回当中流转情况,如无色界当中怎样,色界当中怎样,从欲界当中如何离开等等,都有细致入微的解释。《现观庄严论》中对二十僧伽问题,例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著疏

    |金刚经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109002146.html
  • 佛學十四講講記(第七讲)

    乙、娑婆世界組織略說 這一段是舉例,舉我們娑婆世界,這是我們現前居住的世界。「直豎」,從縱的方面來看,可以分為三類:「初」—欲界六天,「中」—色界十八天,「頂」—無色界四天。 「欲界」有六層天。為什麼稱為欲界?「有飲食及男女之欲」,沒有離開五欲六塵;最重要是五欲—財色名食睡,沒離開,所以稱之為欲界。欲界天人生活跟我們世間人差不多,他的福報大、壽命長,樂多苦少。像忉利天以上,他的苦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739062.html
  • 声闻果与佛果

    得斯陀含果,此果又称为“一来果”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除,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。在这往返生死中,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证阿罗汉果,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,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,那是因为各人因缘不一样,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。果位越高,烦恼就越轻。故证果并非得到什么,而是把烦恼放下。  ㈢、三果: 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,译为不来果,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,故在欲界死后,生色界五净居天,永不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0.html
  • 阿耨楼陀造:摄阿毗达摩义论(二)

    九种名为欲界善趣结生(心)。  以上十种称为欲界结生(心)。  在此(欲界)中,四恶趣、人与苦处阿修罗的寿量,是没有定数的。四大天王的寿量,是五百岁的天寿,合人间的寿量为九百万岁(注4)。从此三十三(...。其他(不与取、妄语、两舌与绮语)四种,是由(贪、痴)二根而生。这里依照(八十九)心的生起,一切不善(心)有十二种。  欲界的善(业),依照业门的区别有三种:既由身门转起的为身业,由语门转起的为语业,...

    阿耨楼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542086.html
  • 论师的佛陀观(四)

    说:世尊“依不动寂静定”入涅槃,又说阿罗汉住“无记心”入灭(大正27.953中),如此,似乎世尊、阿罗汉有所不同。事实上,“不动寂静定”,即是“欲界无覆无记心相应定”,因相似“第四静虑”(大正27.955中)故名之。以无记心入灭,世尊、阿罗汉并无不同。如妙音尊者说:  佛将入涅槃时,第四静虑无间,欲界善心现在前;欲界善心无间,欲界无覆无记心现在前,则住此心而涅槃。(大正27.955中)  又如《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444469.html
  • 通往天国和佛土之路——禅定意识和般若中观中的合壁

    ——略谈止观  阿赖耶识、末那识和意识这三种不同层次的“能变”之识,各有其属性和特性,并一体地展现为人生宇宙的真实相——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,这是佛教不可动摇的信念。  作为三界中最低层的这个欲界中...转变——依照道谛三十七道品修行所获得的成就,就可以使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、这个欲界的有限的、有生死的肉身感官,连同那个在生死中流转不息的第八识阿赖耶识,圆满达到佛菩萨们的解脱和自在的境地,并可长居极乐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639360.html
  • 以科學的譬喻來看佛法

    加上肉眼看不到的天神、餓鬼、地獄的眾生,每一眾生也都各是一「精神質點」。這些「精神質點」在「業煩惱力」的束縛下,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,呈現出不同的層次,眾生投生到不同層次的三界中,有時處在欲界,有...的「業煩惱力」。投生到欲界、色界時,此時「精神質點」與「色身」結合,因而又受到物質質點的重力等四種力的束縛。投生到無色界時,此時「精神質點」不與色身結合,因而只有「業煩惱力」的束縛。  三界內眾生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640231.html
  •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

    呈现出不同的层次,众生投生到不同层次的三界中,有时处在欲界,有时处在色界,有时处在无色界。三界内的众生都受到各自「业烦恼力」的束缚。什么是「业烦恼力」呢?众生遇到喜欢的就生起贪心,遇到不喜欢的就生起瞋心...界内。佛经上所说的「业力」,包括物质质点间的重力等四种力以及精神的「业烦恼力」。投生到欲界、色界时,此时「精神质点」与「色身」结合,因而又受到物质质点的重力等四种力的束缚。投生到无色界时,此时「精神质点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353013.html
  • 谈恋爱与学佛

    来年的大朋友,就所见青年学佛中的问题,提供自己的一孔之见,以与青年朋友们作一次笔谈。    断烦恼与恋爱、婚姻的矛盾   人是欲界众生,由先世烦恼惑业,感得粗重的血肉之躯。除了乘愿...半个人,都在寻求自己的那一半之喻。然而,性爱、爱情,及由此而来的婚姻,被佛法说为欲界生死之根,最为重要的烦恼,这当然是天经地义之谈,佛教青年对此大概无人不知。但出离生死的愿望,又不能不与自身爱的渴求,及...

    佚名

    |情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232331534.html
  • 人王论

    实际上已经是落于魔道了。为什么好杀好斗的阿修罗也能享受天福?为什么魔宫也处于欲界诸天的最高点?就是因为,他们具备透彻的强大力智力,能代表恶法与欲界中的善法相斗并呈现相持胶着的局面。故在欲界中,特别是在人间,并不总是表现为善招福乐、恶招苦患的。但如果将时空考察的范围拉大,就会看到:恶法最终会导致极大苦患,得不偿失;善法也必将带来丰厚的福乐而得过于失。更重要的是,恶者总陷于欲界中无力超越,得不到更高层次...

    释圣虚著

    |般若起用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842374089.html